在呼吸内科的病房里,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,成为这里独特的背景音乐。一位年迈的陈爷爷,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入院。
我第一次见到陈爷爷时,他正蜷缩在病床上,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。他的床头摆满各种仪器设备,每一次呼吸,都像是一场艰难的战斗。病情的反复,让陈爷爷的情绪愈发低落。他拒绝与家人交流,对治疗也失去了信心,常常一个人默默叹气。
一天下午,我结束了手头的工作,来到陈爷爷的病房。我拉过一把椅子,坐在他的床边,轻声说道:“陈爷爷,今天感觉怎么样?”他只是微微摇了摇头,没有说话。我注意到他的眼角有些湿润,便递上了一张纸巾。“爷爷,我知道您现在很难受,疾病让您身体不舒服,心情也不好。我特别想听听您的心里话,您愿意和我讲讲吗?”
在我的耐心引导下,陈爷爷终于打开了话匣子。他声音颤抖地说:“宇薇啊,我这病怎么就治不好呢?每天都这么难受,拖累家人,活着还有什么意思……”说着,泪水夺眶而出。我轻轻地握住他的手,说:“陈爷爷,您可千万不能这么想。慢阻肺虽然是个慢性病,但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训练,是可以控制病情,提高生活质量的。您看,这几天经过治疗,您的呼吸是不是顺畅多了?”
为了增强说服力,我给陈爷爷讲了科室里一位和他情况相似的患者,通过坚持治疗和康复锻炼,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,现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,还能偶尔出去散步、晒太阳。陈爷爷听着,眼中闪过一丝希望,但很快又黯淡下去:“我年纪大了,恢复肯定没那么容易。”
我微笑着鼓励他:“陈爷爷,您的身体底子其实还不错,而且您的家人都非常关心您,一直陪着您。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您能好起来。您要是放弃了,他们得多伤心啊。只要您配合治疗,保持积极的心态,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。您想想,等出院了,又能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,多好啊!”
从那以后,我经常会抽出时间去看望陈爷爷,陪他聊聊天,陪他进行肺部锻炼,鼓励他进行康复锻炼。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,陈爷爷的病情逐渐好转,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。
出院那天,陈爷爷紧紧握住我的手,激动地说:“宇薇,多亏了你这段时间的开导和照顾,让我重新有了生活的勇气。我一定会好好配合治疗,争取早日康复!”看着陈爷爷和家人离去的背影,我心中充满了欣慰。作为一名护士,我不仅要照顾患者的身体,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灵。有时候,一句温暖的话语,一个鼓励的眼神,就能成为驱散患者心中阴霾的阳光。
